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危机干预又称危机介入或危机调解,是一种短期的帮助过程,并通过帮助使受助者恢复心理平衡。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出现是特殊时期由于国家的特殊政策而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引发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原因入手,构建一套从社会-学校-家庭-自我的危机干预体系。
1.政府要加强就业政策的研究与落实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广辟就业渠道,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强化舆论宣传,用优惠的政策来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完善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与此同时,社会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就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水平。用人单位要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杜绝种种歧视、不公平、不诚信等大学生就业乱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构建一个集合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共享、反馈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这些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问题政府应该去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2.高等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12月10日电视电话会议中的发言中有这样一句话,“高等学校要站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最后一班岗”。大学生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几年青春年华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学校在预防和干预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方面有着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2.1 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操技能培养
我国的教育体系从来都是重知识、轻实践;重智能、轻创新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很多大学生是理论水平高,实际做事的能力差。这让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会心存顾虑。此外,部分高校当前的专业设置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专业不能是市场有效对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传统的填鸭式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人才所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而所谓的热门专业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冷却甚至消失。针对这种情况,高等学校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适当增加一些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加强以职业生涯规范为主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学生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都会有相对应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在大学的不同阶段,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诸如性格测评、自身优劣势分析、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等活动。鉴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队伍的组成应该囊括学校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所有部门,包括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后勤保障处、网络中心、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以及各系专业教师。这只队伍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如就业咨询和辅导、就业信息和资源的提供、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和监测、就业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就业渠道的拓展、就业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等。
2.3 学校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危机。具体而言,高校应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组成由招就办、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后勤保障处、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家长共同参与的综合联动防护体系,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处理。除了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教育外,学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找准自身的定位,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另外,要重点监控特殊群体的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偏远山区学生、外省学生等,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平常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对这类学生要多关爱、多帮助、多沟通。
3.加强与毕业生家长的沟通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家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的性格、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期望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因此,在毕业生离校求职期间,辅导员,班主任和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要及时和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家庭情况,宣传学校和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要求家长理解、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就业,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将个人的意愿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求职择业阶段。
4.大学生要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4.1加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抗压能力
心理调适指大学毕业生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或新的历程。(引用定义)大学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除了自身要有过硬的本领外,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也是极为关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为不论学生多么优秀,绝大多数学生的就业过程都是一波三折,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对此,大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要客观评价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正确判断自身的性格、气质、实力、人脉等,综合这些因素给自己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
4.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有一部分是与学生的就业观发生偏差相关的。具体来说就是在就业过程中避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要求大学毕业生要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趋势,灵活就业,把个人的职业、事业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一些陈旧的就业理念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考证的盲目性,证书含金量不高;学生对企业还不是很了解;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工作地点限定在某一特定区域,如一线城市或家乡等。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光放长一些,把眼界打开一点,先找一份工作,边工作边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职业之路。
结语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拐点之一,走好就业这第一步对大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而言至关重要。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每个人的终点也大相径庭。关键是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自己的梦想,并努力用行动去实现梦想。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扫清障碍,理顺通道。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