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德育思想

2024-02-08
孟子的德育思想:

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德育学说、主张。

主要内容有:1.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自发过程。人的本性是善的,人先天即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人的“四端”。这“四端”扩而充之即是“仁”“义”“礼”“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又认为,人虽具有先天的善性,但还只是一种端倪,必须把这些善端扩充起来,好比始燃之火扩而成燎原之势,涓涓泉水汇而成汪洋江河一样。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大人、贤人、圣人。如果自暴自弃,不知扩充,或使之随便丢失,则只能成为小人、野人,与禽兽相差无几。

2.主张“善教”,发挥德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治国的根本是“得民心”。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而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即是推行道德教化,即“设为庠序学校”,“申之以孝悌之义”,使百姓皆能“明人伦”,这样天下即可安定了。3.提出了以孝悌为主体的德育内容。认为“人伦”的主要内容即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其中尤其以父子之间的尊卑关系和兄弟间的长幼关系最为重要,孝和悌是整个人伦道德的核心,是仁、义、礼、智的基础。4.强调持志养气。持志即树立并保持高尚的志向,要“居仁由义”。

能居仁由义而理直,理直则气壮,而理屈则会气馁。

培养一种“浩然之气”是道德修养的崇高境界。5.提倡存心寡欲。

即要善于“从大体”随其本心发展善端,这样才能发展为全人。反之,如果“从小体”随其耳目感官之欲,就会泯灭本性,抑制善端的发展。

6.提倡反求诸己,强调自我教育。对各种得不到预期效果的行为,如“爱人不亲”“治人不治”“礼人不答”等,皆当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7.重视意志磨练。认为人的道德都是从困苦之中锻炼出来的,只有能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人才能担当“大任”。

教导学生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概,在生存关头能“舍生取义”。8.提倡知耻改过。人做了错事,应知道羞耻,这样才能重新恢复“羞恶之心”,“人不可以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