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归因理论:对行为进行归因的理论。H.H.凯利1967年提出。他认为,人进行归因时,常要考察来自环境、行为及行为者三个方面的信息,知觉者要使用三种信息来检验其推论的效度:(1)区别性信息,指行为者对特定刺激物的反应与对其他...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新精神分析理论之一。沙利文1947年在他生前唯一出版的《现代精神病学概论》中提出。主要内容:(1)人生来就有追求满足和“人际安全”的需要,在以一定文化为背景的人际关系中逐渐形成稳定的人格模式;(2)...
少年犯罪成熟理论:用个体的成熟水平解释少年犯罪成因的理论。以科泽尔为代表。认为少年犯罪是少年时期不成熟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的心理逐渐趋于成熟,会理智地思考问题,情绪趋于稳定,自我控制力及社会责任感增强,能接...
少年犯罪区理论:一译“少年犯罪区域理论”。关于少年犯罪发生原因和分布的一种犯罪学理论。与社会生态学理论密切相关。认为城市中的少年犯罪往往发生在某些特定区域,并由犯罪亚文化造成。美国犯罪研究者C.R.肖和麦凯根据...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一种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与技术系统同时优化,才能达到经济系统的最优化的组织系统理论。20世纪50年代英国塔维斯特克人际关系研究所的特里斯特在研究煤矿机械化带来的影响时提出。他认为,技术系统对整个生...
社会控制理论:亦称“社会键理论”。解释人为什么不犯罪的理论。美国犯罪学家T.赫希提出。基本观点:人性本来就是恶的,每个人都有可能犯罪,犯罪是缺乏社会控制的产物。T.赫希在《少年犯罪的原因》(1969)中认为,人是不道德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