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病

2024-03-27

    亨廷顿病 :

亨廷顿病患者

由it-15基因外显子1发生CAG三核苷酸重复突变,引发其编码的亨廷顿蛋白多聚谷氨酰胺序列延长所致。1872年,英国外科医生G.亨廷顿首次描述了亨廷顿病的临床及遗传特点。此病为一种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年龄一般为30~50岁,发病后15~20年死亡。该病主要侵害基底节和大脑皮质,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基底节运动通路受损引发运动过度,即亨廷顿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舞蹈样动作;大脑皮质受损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晚期亨廷顿病多见痴呆。

1993年,国际亨廷顿病协作研究组用外显子扩增和cDNA克隆技术,将HD基因it-15定位于染色体4p16.3,同时确认在患者it-15基因第一外显子上CAG三核苷酸重复突变,现已确认CAG三核苷酸重复突变可导致亨廷顿病发生。亨廷顿病基因上的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编码多一段聚谷氨酰胺序列(PolyQ),正常人的PolyQ长度少于35个,而患者的PolyQ长度则超过36个。研究人员对不同大小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个体外显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亨廷顿病的外显率依赖于CAG三核苷酸的重复个数。纯合子亨廷顿病患者发病较早且症状更严重,并且CAG三核苷酸的长度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对于亨廷顿病的致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结论。

亨廷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尽管尚无十分有效的药物可以延缓亨廷顿病的发展,但舞蹈样动作、精神障碍等常见症状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发生并发症。因此,在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应重视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