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焦虑理论

2024-02-15

    多维焦虑理论 :

焦虑具有多维性,无论是状态焦虑还是特质焦虑都包含认知和躯体成分。美国学者R.马滕斯等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3个方面。认知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可存在的对所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躯体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可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状态自信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根据3个维度各自的性质及他们各自随时间而变化的模式,该理论对每一个维度与操作活动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解释。①由于认知(状态)焦虑的特征是将自己的注意从对于任务有关的线索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和社会评价上,因此,当认知(状态)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下降。②当积极的成功期望增加时,自信心增强。积极的成功期望对操作活动有显著影响,随着自信心的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③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呈倒U形关系。据此,为了获得优异的运动表现,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应试图保持中等强度的躯体(状态)焦虑或生理唤醒以及较低水平的认知(状态)焦虑。理论上,较低的认知(状态)焦虑应与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成正相关。

不同体育项目的最佳唤醒水平参考点

许多研究支持了多维焦虑理论。如有研究表明,认知(状态)焦虑与躯体(状态)焦虑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先行变量;认知(状态)焦虑与躯体(状态)焦虑具有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状态(状态)焦虑不同,操作结果也不同等。但此方面研究结果不甚一致,如有研究发现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和操作成绩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躯体(状态)焦虑和操作行为之间存在着负线性关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不同运动项目中焦虑和行为的关系不同,测试时焦虑量表的使用时间不同,以及研究仅记录一次行为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