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感受性 :
每个个体对催眠的感受性不同,即对催眠引导的反应能力有所不同。由于个体间易受暗示的程度存在差异,有些人容易被催眠,而有些人则很难。人群中,有10%~20%的人很容易接受催眠,约10%的人不会被催眠。
现代催眠研究对定量评估催眠感受性的标准化测评技术进行了开发,如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能够区分高、中、低感受性的被试。主要应用于个体测验,有时也在小范围的团体中使用。斯坦福催眠临床量表成人版可对运动受局限患者的催眠感受性进行快速评估。斯坦福催眠临床量表儿童版适用于6~16岁的儿童(4~8岁儿童另有量表)。卡莱顿大学催眠引导反应量表(CURSS)和哈佛团体感受性量表(HGSHS)均为团体量表,用于多人或团体同时施测。催眠感受性的评估分数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相当稳定,说明催眠感受性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但也有研究认为催眠感受性是可以通过练习习得的技能。在研究催眠感受性的影响因素时,主要使用3种方法:①对大样本随机抽样的被试进行有关人格和认知方式的纸笔测验。②挑选一部分被试进行面谈,评估他们的态度、信念、兴趣和主要生活事件。③在实验条件下对高、中、低感受性的被试进行认知风格评估。
催眠感受性测试项目主要包括3种类型:①引导行动型。催眠师要求被试想象一个场景,如果的确能够想象,身临其境,他们会有相应的行动反应。如果被试能按照指导语去做,则通过该测定项目,如双手合并反应。②反应限制型(挑战型)。催眠师首先建议被试不移动部分或整个身体,再暗示他们力图移动该部分身体。如果被试不能够移动则通过该项目,如手臂僵直反应。这种测试比引导行动型难度更大。③引导认知型。认知引导包括知觉、思维、记忆等方面的改变,也是催眠体验的特殊之处。催眠最重要的应用包括对认知改变的引导,包括四种重要的认知引导项目:催眠状态下麻醉、催眠后遗忘、年龄倒退和记忆再现。
研究发现,容易接受催眠的个体通常表现为:①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②想象力丰富。③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情景。④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⑤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⑥有过分离经验,即体验过记忆或自我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离开来。一般来说,个体在上述六个方面的倾向越强,可催眠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