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可觉差

2023-12-29

    最小可觉差 :

最小可觉差是感觉阈限的一种。引起感觉的刺激时常变化,但我们并不会随时感受到这样的变化,因为微小的变化往往不被察觉。只有变化足够大时才能被人察觉。

最小可觉差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有极大的个体差异,并不容易测量。在实际操作中,最小可觉差被定义为:当正确探测到刺激的差异次数与总试次的比值为某一设定比值时(通常是50%),该差异的数值。例如,我们用手感受到50克物体的重量,再拿一个51克的物体时,如果有50%的次数感觉到51克刚好比50克重些,50%的次数感觉两者重量相同,那么1克就是人对50克重量的最小可觉差。测量最小可觉差的基本方法与测量绝对阈限相同,即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在可感觉到的刺激范围内,最小可觉差的大小随刺激强度的增减而发生变化:刺激本身较强时,刺激需要变化更多才会被觉察到。例如,在100克重量上加10克,可以察觉这一重量变化;那么在1000克重量上加10克,可能感觉不到差异。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E.H.韦伯发现,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能够被机体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与原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后称韦伯常数)。G.T.费希纳将此发现定义为韦伯定律:K=ΔI/I。式中I为原刺激强度;ΔI为最小可觉差;K为韦伯常数。

人对不同物理刺激变化的敏感度不同,即韦伯常数不同。根据研究,在一般情况下,重量的韦伯常数为0.03(物体质量最小可觉差需为原物体质量的3%;或当质量变化为3%或以上时,该变化才能被察觉),视觉识别长度的韦伯常数为0.02,嗅觉为0.25,肤觉感受到的压力为0.05。在以上例子中,人类嗅觉的韦伯常数最高,也就是嗅觉最小可觉差最大、最不敏感。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费希纳提出了费希纳定律:ψ=KlgΦ式中ψ为感觉的测量值;Φ为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K为常数。

费希纳定律把心理量和物理量直接联系起来,指出感觉强度的变化和刺激强度的对数变化成正比。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是心理物理学的经典理论,对感知觉的实验研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