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主义取向 :
认知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gnoscere,意思是信息或思考,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将人的认知活动类比为计算机系统对信息的加工,认为人用符号来表征信息,人的认知过程就是系列的物理符号运算的过程。在认知活动中,这些符号依据一定的规则在大脑内部得到变换、储存和提取。认知主义有两大理论基础:一是以功能主义为基础的身心关系理论;二是以符号表征、符号计算、串行加工理论作为解释认知活动的理论框架。
认知主义是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认知主义的兴起被看作西方主流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在20世纪60~70年代,认知主义开始成为心理学的主流,并且被视为认知科学或认知心理学本身。但80年代末期,联结主义又开始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并有取代认知主义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的趋势。
认知主义的哲学渊源与以F.培根和J.洛克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经验主义哲学有一定的联系。经验主义主张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对象及其规律”“知识是人认识外界对象的结果,能够正确地反映自然”等观点对认知主义强调认知的作用,认为认知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等有深远的影响。
认知主义的心理学渊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实验心理学者的一些思想。例如,认知主义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受到了科学心理学创建者W.冯特的心理学思想影响。另外,认知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格式塔心理学的继承和发展。最后,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对儿童认知活动的研究对认知主义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