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
主张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建设性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借此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达致良好生活。
《动机与人格》(1970)书影
积极心理学一词最早于1954年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当时该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L.M.特曼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取向的研究被迫中断。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斯洛、C.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层面,并引起心理学家们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聚焦心理问题的现实背景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引发了积极心理学的诞生。1998年1月,美国心理学会主席M.E.P.塞里格曼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艾库玛尔主持会议,共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法和基本结构等问题,该次会议又称艾库玛尔会议。1999年11月9~12日,在美国盖洛普基金会的赞助下,第一次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首府林肯市召开,进一步明确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成为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其标志是塞里格曼和M.奇克森特米哈伊于2000年1月在《美国心理学家》(第55卷第1期)上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该文具体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原因、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等。2002年,C.R.斯奈德和S.J.洛佩兹主编的《积极心理学评估手册》出版,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包括:①积极的体验,如快乐、幸福感等。②积极的人格,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力、美德等。③积极的社会环境,如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等。其主要观点包括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强调每个人的积极力量及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代表著作有塞里格曼的《真实的幸福》、A.卡尔的《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和人类积极心理力量的科学》等。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病理性心理学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的最大意义在于使心理学从不平衡到平衡。此外,积极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的功能具有完善意义。①在心理评估和测量方面,促使在评估过程中看到个体的积极方面。②在心理或行为干预方面,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去除各种问题的同时,还要致力于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特别是研究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在人一生中的发展状况。尽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还不系统全面,缺少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足量的实践证据支持,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