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习惯 :
健康习惯通常形成于童年,在11~12岁时稳定下来。最初可由一些特殊的正强化所致(如儿童按时刷牙会得到父母的表扬),后来逐渐成为独立的、无须强化的行为方式伴随着某些环境因素保持下来,很难改变。在早年生活中建立良好健康习惯,改正不健康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保健学家N.B.贝洛克和L.布雷斯洛在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县的经典研究证实,良好的健康习惯在保持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在该研究中,健康习惯有7个重要指标:晚上保证7~8小时睡眠;不吸烟;每天吃早饭;每天饮用酒精饮料不超过1~2杯;定期锻炼;正餐之间不吃零食;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0%。研究者对7000位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人们实施的健康行为越多,所患疾病越少,疲劳状态越少,自我感觉越好;且在9~12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实施上述健康习惯的人死亡率明显降低。
定期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
由于不良的健康习惯往往根深蒂固,而健康行为又具有不稳定性,因而尽早对健康习惯进行干预十分必要。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干预往往更为有效,儿童时期父母的正确示范、充分利用可教育时期、关闭易感窗口期(特别是初中阶段)等都可以帮助年轻人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除了儿童和青少年,对高危人群和老年人的干预也非常重要。而对于已养成不良健康习惯的个体,可以通过教育呼吁、恐惧诱导、改变健康信息构架的方法促使其态度发生改变,帮助其建立健康信念模式。并且,采用专业的心理、医疗手段,或是建立社会工程(即建立有利于人们实施健康行为的环境,如禁止毒品等)等方法,帮助其改变不良健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