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绪知觉 :
音乐情绪知觉不必以听者自身体验到相应的情绪为前提。例如,听者识别出音乐中隐含悲伤的情绪,但是听者自身也许并不感到悲伤。情绪指短暂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它包括客观的感受(心情)、生理唤起、外部表达、行为倾向等。针对特定的对象,情绪往往可持续几分到几小时。音乐情绪是一种短暂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出现在音乐事件发生期间或之后的自发心理反应。
音乐情绪知觉本质上涉及两个问题:①音乐是否可以表现情绪。研究者认为,音乐是音乐家创作的产物,是音乐家创作意图的表现形式,而音乐家的创作意图本质上常常是通过音乐传递某种或某些情绪。②听者是否可从音乐中识别音律隐含的情绪。音乐家作为社会的一员,借助音乐语言表达情绪,他所使用的音乐语言虽然不同于自然语言,本质上也是约定俗成的,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当然也无法超越人类社会理解的共识。因此,音乐家赋予音乐作品的情绪内容,是可以被听者所理解和把握的。
研究发现,音乐的声学特征和情绪表达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音乐家通常通过乐音的音高、力度和音长等信息传递音乐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欢乐、悲伤、激动、迟钝、愤怒和平静等。音乐家也常通过乐谱表达不同的情绪类型,如大调式旋律与快乐、愉悦相关;小调式表现悲伤、伤感或梦幻;稳固的节奏象征力量和庄严;流动的节奏代表快乐、梦想和柔软;复杂和声意味着兴奋和充沛,而简单的和声常表现快乐、平静和抒情的情绪。
音乐中的情绪不仅隐含在乐谱中,而且呈现在表演者演奏或演唱的音响中。在将乐谱转化为音响版本的过程中,表演者会充实或具体化音乐的许多表情,如力度、速度、音色等。听者不仅可以把握作曲家隐含在音乐作品中的情绪,而且可以识别出音乐表演者传递的情绪。
音乐心理学家常通过向被试呈现各种乐音特点的音乐片段,要求被试就听到的音乐含有的情绪效价(快乐或悲伤)、唤醒度(强度)等情绪的维度作主观评定,研究音乐情绪的知觉。研究发现,不同表演者对音乐情绪的呈现或表达具有一致性,表演者和听者在音乐情绪表达与理解之间也具有一致性,听者可以感知表演的音乐中隐含的情绪。听者对一些基本音乐情绪的知觉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如快乐、悲伤、愤怒、温柔以及情绪的强度。但是,听者对音乐情绪知觉也存在分歧,主要出现在复杂的情绪类型或某一情绪类型内在的微妙变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