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衰退模型

2024-01-11

    临终前衰退模型 :

临终前衰退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个体开始的时间各不相同。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F.J.卡尔曼和G.桑德尔开始研究这一问题,直至60年代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研究孪生老人,才由美国心理学家L.F.贾维克等人于1962年对此现象做了初步报道。

1972年,美国心理学家K.F.里格尔和M.R.里格尔提出了临终衰退假设,认为人们在死亡前会经历认知功能的衰退,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3~8年。他们认为,临近死亡的时间和认知衰退的关系是:随着死亡的临近,认知能力会加速衰退;并且一般先出现相对较慢的变化,然后表现为在临近死亡前的急剧衰退。死亡时的年龄可以预测死亡前的认知表现,还可以预测接近死亡时每年的衰退速度。美国心理学家R.W.柯里美在12年间比较了测验后不久就死亡的老年人和仍活着的老年人的智力下降的年平均速率,发现在这12年中,临终死亡的老年人的智力下降更快。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大,晶体智力原本较少受正常老化的影响,但是如果它出现急剧衰退,则和增大的死亡风险有关,即急剧衰退的晶体智力可以有效预示死亡的临近。

临终前衰退可能是由于原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例如,垂死对认知的影响会受到一种或多种特定疾病的影响,这些疾病包括器官衰竭、癌症、痴呆、糖尿病、呼吸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患有痴呆的老年人在临终前的衰退速度是正常老年人的两倍。临终前衰退还可能与接近死亡年龄时广泛的生理衰退有关。老年人最主要的机能退化系统是心血管系统,该系统负责向包括大脑在内的全身各处输送血液。由于在死亡前的这段时间中,各个躯体系统往往开始退化,心血管系统营养供应随之减少,大脑的活动水平就会低于正常,出现临终前衰退的现象。

临终前衰退研究的范畴很广泛。由于临终前的认知变化可以预测存活的概率,所以越接近死亡的老年人是否会表现出更多的衰退,表现出更多认知衰退的老年人是否会有更大的死亡风险等一系列问题都属于临终前衰退研究的范畴。临终前衰退还反映了渐进积累的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死亡前机体机能的下降,这对生物、神经生理学有一定启发,可以促进探讨生理因素和长寿的关系,以及长寿者的临终前衰退与死亡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