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测验

2024-01-10

    标准化测验 :

标准化测验有一套精心设计的项目、解释分数的参照标准和信度、效度资料,施测过程有统一规定,有统一的施测方法、指导语和施测时间等;能保证所有被试在相同条件下去表现自己的真正行为,便于统计和比较。标准化测验具有5个优势:①有测验所需的统一的标准。②内容覆盖全面。③质量可严格操控。④适用范围广。⑤有独立实施的主体。

心理测量中,为控制误差,建立标准和常模,统一施测与记分程序而得到可靠结果,必须经过标准化过程,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测验题目标准化。指由专业人员编制测验,题目经过试测和分析。②施测过程标准化。指按统一的施测规定进行测验,如统一指导语、施测时间等。③记分和解释分数标准化。指按事先拟好的明确细致的规则及标准进行评分与分数解释。目的在于使所有被试接受的测验条件一致,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比性。

标准化测验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有1个世纪的历史。它由3股源流汇集而成,即德国的实验心理研究、英国关于心理个别差异的研究,以及法国关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研究。以上3股源流,加上美国人事工程思想(把人类能力量化为数目,以代表个人的价值)的促进,使标准化测验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一种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学术进步的方式,标准化测验得到了广泛传播。起初,标准化测验是以学生自愿参加或只在学生中进行抽样测验的形式展开的,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通过增加问责的方式来改善课堂的教学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美国各州都增加了对标准化测验的应用。这时测验与各州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通过增加监督和问责的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198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法部开始启动,一个新项目:对那些在测验中取得进步的学校进行认证或提供资金奖励。这些政策促进了一个新绩效制度的产生,即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学校自身的利益相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以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为主导,以追求学业优异为主要目标之一。例如,1991年4月18日,美国前总统G.H.W.布什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强调了教育质量的提高。1994年3月31日,美国前总统W.J.克林顿又签发了由国家教育标准和促进委员会制订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其中又提到要建立国家学术标准。如标准化学绩测验是指经过标准化程序,由学科和测量专家共同完成的学绩测验。它需要建立常模,以标示个人在受测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并根据学绩测验的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等)建立不同的常模。其编制程序与一般心理测验的编制程序一致,即以统一的课程和教学大纲为基础拟订测验计划;制订测题;进行预测并作题目分析;选择、编排试题并集合汇编成册;将测验标准化,确立信度、效度和常模资料;最后编写测验手册,并制订各种辅助资料,如答题纸、剖析图等。该类测验在信度、效度和常模资料方面比其他类型测验的标准高,题目类型上以多重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较广泛,可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反映教学大纲及教材的要求。由于其编制较规范、客观,使用较方便,评分客观,因此广泛应用于学生升学、入学,人员选拔安置及职业水平测试等众多领域。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编制、应用标准化学绩测验,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尤其在高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