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社会认知

2024-01-05

    内隐社会认知 :

美国心理学家A.G.格林沃尔德和M.R.巴纳吉于1995年提出。内隐社会认知发生在意识之外,或者说是不受意识控制,因其具有“隐身”功能,其测量一般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最常用是内隐联系测验(IAT),其次还有判断潜伏期测量、投射测验、西蒙空间任务情感变式等方法。内隐态度测试中还使用神经生理技术,如有学者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检测杏仁核的激活,以此作为测量种族评价的标志。

内隐社会认知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内隐自尊、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内隐自我等方面。认知神经科学与内隐社会认知的交互研究,为内隐社会认知提供了更多生理机制方面的证据。国内外关于内隐社会认知的实用性研究也在进一步开展,联系网络模型、平行分布加工理论、整合理论、四重加工模型等理论的提出,为内隐社会认知提供了更加完备的理论基础。内隐联系测验及其各种变式的发展和改良,为内隐社会认知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

内隐社会认知是对现有社会认知成果进行整合、重构的结果,研究范围涉及社会知觉、社会态度和归因评价等多个方面,其所采用的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技术和方法,使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等原来无法实证研究的内部心理过程,以及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忽视的无意识加工活动得到了直接的实验室观察,揭示了无意识成分参与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