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

2023-12-06

    社会文化理论 :

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苏联心理学家L.S.维戈茨基根据德国思想家、哲学家恩格斯关于劳动在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的思想,详细论述了人类心理机能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途径,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

维戈茨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而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促使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原因包括:①心理机能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制约。②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高级的心理机能。③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社会文化理论关注文化,尤其是价值观、信念、习俗和社会群体技能如何在代际间进行传递。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儿童是主动的认知建构者,他们会围绕特定的发展任务进行社会互动。维戈茨基认为,这样的社会交互是个体学习符合所在社会文化的思维和行为的必要途径,尤其是与更有知识的社会成员,包括成人和更成熟的同伴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某项社会技能或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因此,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水平与其在成人或同伴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它代表着儿童能力发展的潜能。适当的教学和指导任务应该基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进行。

社会文化理论开创了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为推动教学实践和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忽视了生物因素在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