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效应假说

2024-01-03

    直接效应假说 :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面对应激刺激时,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后表现出的心理生理反应与适应过程。在诸多影响应激的因素中,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指个体感受到并实际获得的关心、来自他人的帮助和社交网络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任何资源,如家庭、朋友、宠物或组织;可以是任何形式,如实物、情感,或是信息(建议)、友谊(归属感)等。有关社会支持与应激或健康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S.科恩和T.A.威尔斯于1985年提出直接效应假说和缓冲假说。直接效应假说认为,社会支持这种应对资源在任何时候(无论处于高应激状态还是低应激状态,或者是否处于应激状态)都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有益的作用;而缓冲假说则认为社会支持只有在应激状态下才会对健康有益。

在直接效应假说中,个体的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高低有关,与应激水平高低无关,即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个体的健康状况好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个体。由于直接效应假说的作用机制模型的证据来自社会支持的主效应研究,而非应激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研究,因此也称主效应模型。研究表明,支持感对心理健康具有直接效应,支持感和社会整合对躯体健康有主效应,而获得的支持对健康几乎没有主效应。

直接效应假说阐述了社会支持、应激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关系,在应激管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领域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