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因律

2023-12-21

    频因律 :

由美国心理学家J.B.华生于1914年在其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引》一书中提出,用来解释学习者如何巩固在一个刺激情境中获得的正确反应。频因律假定正确反应是学习者在刺激情境中做出的次数最多的反应,因为每次在刺激情境中学习者必定会做出正确反应,但不一定做出相同的错误反应。因此,出现次数最多的正确反应得到巩固而保留下来。

频因律的提出是基于华生早期进行的一系列学习实验。他曾将白鼠放入包含一个正确出口和多条盲道的迷津,观察记录白鼠走入各条道路的次数。动物在每次实验中虽然有时会走入盲道,但至少有一次(最后一次)必须沿着正确途径才能走出迷津,因此动物沿正确途径行进的次数显著多于各条盲道。学习过程中,动物逐渐排除不能到达目的地的各条盲道,选择有出口的正确道路。经过若干次走出迷津练习后,动物再进入同样的迷津,即能迅速做出正确反应。华生由此推测人和动物的学习都表现为保留出现次数最多且能达到目标的正确反应。

华生的频因律强调动物通过反复练习,排除错误反应,从而保留正确反应。这一学习规律与桑代克的练习律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