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 :
对人类互动行为(即社会互动)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是研究在一定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对互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有影响的互动理论。其中,符号互动理论是其典型代表。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G.H.米德等人,其理论来源于W.詹姆斯、C.H.库利、W.托马斯。米德将互动分为符号互动和非符号互动两类。符号互动强调人类语言是相互作用的工具和中介,作为符号和意义系统,使人们得以进入自己和他人的活动,并使这些活动成为意义和行动的客体。符号互动具有社会性、目的性,人们赋予符号的意义具有隐意性。非符号互动则指一种直接的反应,是没有经过思考和选择的行为,是一种简单的生物本能反应。人类互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符号互动。
符号互动论强调自我产生于社会经验,是社会的产物,认为社会反馈,特别是个体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师长、朋友等)决定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社会群体是个体了解自己的一面镜子。人类可以用符号把自己表示为客体,从他人的角度来对自己做出反应和评价,形成自我概念,发展自我意识。
符号互动理论在方法论上,不赞同使用实验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要求在日常生活自然情境中研究相互作用,强调自然、描述和解释,把分析、归纳作为主要方法。此外,戏剧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社会交换理论,都属于互动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