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学习

2023-12-09

    生成性学习 :

生成性学习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M.C.维特罗克于1974年提出。生成性学习过程是建立在3级记忆系统的基础上,经历了7个具体环节。①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当前的工作记忆)。②激活的信息构成学习者的动机,使其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和知觉,并做出有意识的控制和努力。③将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主动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④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验性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建立某种联系。⑤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则应该返回到感觉信息,并再次与长时记忆的有关信息生成联系。⑥如果意义建构成功,就实现了意义的理解。⑦在新信息达到意义的理解后,可以从短时记忆纳入到长时记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使长时记忆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重组或更上位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以上分析表明,意义的理解是新信息与长时记忆内容的双向互动过程。

生成性学习的概念集中了一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同化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合理成分,形成具有浓厚认知建构特征的现代学习理论。生成性学习理论强调人脑并不是被动地记录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将所感知到的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论。这对开展有效的教学具有重要价值,为教育者提供多方面的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