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向学习

2023-12-08

    目标定向学习 :

目标定向是指在个体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业成就产生影响的不同类型的目标信念。又称成就目标或成就目标定向。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从事学习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该观点源起于美国心理学家J.W.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E.A.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和J.尼科尔斯的能力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C.S.德韦克及其同事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认知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目标定向理论,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

目标定向理论主要有两方面内容:①描述个体在成就情境下可能采取的目标定向类型。②分析个体之所以产生不同目标定向的原因。对目标定向的划分,不同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的标签,如学习定向与成绩定向;掌握定向与成绩定向;任务卷入与自我卷入。尽管标签不同,但其分类标准却是相似的,两类目标定向的根本区别在于个体是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还是关注自身能力的证实。其中学习定向、掌握定向、任务卷入的个体将学习本身视为一种目的,强调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发展,注重对任务的理解和掌握;而成绩定向、自我卷入的个体将学习视为一种手段,通过成绩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但极力回避那些可能失败或可能表现出低能力的情境。在学习目标定向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寻求挑战并将任务的成败归因于努力,面对失败仍然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努力不懈,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掌握的动机模式;而成绩目标定向通常与不适应的、无助的动机模式相关,个体倾向于对成败进行能力归因,面对失败往往做出低能的自我评价,产生焦虑、羞愧、沮丧的消极情绪,容易放弃努力。德韦克等人指出,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受其潜在的能力理论影响。学习目标定向个体倾向于把对任务的掌握和自身能力的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持能力增长观;而成绩目标定向个体则关心如何获得高成就以避免低能力评价,持能力整体观。

后来,又有研究者对目标定向做出进一步划分,如A.埃利奥特等人将其分为掌握定向、成绩-接近定向和成绩-回避定向。新的分类强调了逃避或回避定向,最终与美国心理学家D.C.麦克利兰、阿特金森在50年代对成就动机的描述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