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

2023-09-05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一)基于活动内容的“认知―建构式”融合法

  “认知―建构式”的融合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学生开放性话题或调查,引导学生将其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并选取其中易于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教育资源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情绪体验,提高认知、改善行为的一种活动模式。此种融合模式主要应用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即是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课程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上拓展和深化。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关自我领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蕴含着人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要求和理念,这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题材。在开展“自我”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就能达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进行,追求个体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和谐统一,追求人格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依靠这种模式,在引导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对自身和自我发展的关注,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基于活动形式的“情境―体验式”融合法

  所谓情境,是指影响个体自身发展的各种刺激所构成的场景或环境。“情境―体验式”融合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其中自主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进而提高认知,达到教育自我的目的。“情境―体验式”的融合方法主要应用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方法中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如心育中常用的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故事讲述法、行为改变法等。

  例如在小组合作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团体辅导,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团辅游戏赋予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再比如在研究性学习的展示分享阶段,改善传统的展示模式,运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心理剧、角色扮演的方法,创设更为逼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利用这种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和心理健康教育打通进行,这既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为多样化,又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尽然体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两种模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割裂的,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同时在内容和形式双重维度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有意识地改造,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行精细的设计,全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