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公园主题空间创造的优化措施

2023-08-07
儿童公园主题空间创造的优化措施:综上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的创造上,可以从心理行为的差异性、主题空间的创意性和成人休憩空间生理融入性等几个方面采取优化措施。

  (一)充分考虑儿童年龄分组的心理行为差异性

  深入儿童心理学,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具体有哪些差异,相对而言,六岁以下的婴幼儿期倾向于有监护人陪伴的户外娱乐休闲活动;幼儿期开始喜爱创造性的手工及活动型游戏等;童年期则更喜欢具有竞技性和创造力发挥的游戏,户外需求量大;青春少年期更加倾向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独立性也增强。调研中发现婴儿期儿童的比例为17%,所占的比例也不少。这个时期的儿童活动能力不强,大多数是成人抱着或借助手推车带他们游览公园,与监护人有着亲密的依恋关系,但婴儿也开始以抓、握、爬、行的方式探索世界,设计中应适当设置能够锻炼儿童初级感知的主题空间,如以水、泥、沙、土、草等要素组成的公共互动性的主题感知空间,且应该离主入口、管理房、厕所等设施比较近,同时应结合座椅等设施设置换尿布操作平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设置简易的哺乳室。   幼儿期儿童的比例高达50%,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活动能力大大增强,活动时间也相对延长,为此,福州儿童公园主要为这个年龄段配置的活力园和小伙伴园两个主题空间中儿童数量分布也较高,分别占35.8%和27.8%,而戏水园由于秋冬季节池水已放干,亲水性没法体现,仅占15.3%。但调研发现,活力园和小伙伴园两个主题空间中放有3个沙坑、4个滑梯,内容上与普通居住区附近的儿童游戏场所差不多,没有独特性。笔者认为,设计中应适当增加感知自然,激发想象与活力,刺激儿童听觉、触觉、视觉等全方位的主题空间内容,如涂鸦墙、卡通造型大积木、体验速度的坡道、听风筒等。这个阶段是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高速发展的时期,应该多为他们提供引导性、启蒙性的主题空间,而不应再重复“沙坑 滑梯”的模式。

  童年期儿童所占比例也相对较高,约29%。通过调查得知,6岁以上儿童普遍感觉在该公园中没有什么有趣的项目。福州儿童公园中与该年龄段儿童有关的主题空间主要有三个:游乐园、极限运动园和艺术园,游乐园尚未建成,临时放置的气垫床还吸引了10.9%的儿童;极限运动园暂未开放;艺术园的主题空间设计又太过单调、平淡,缺乏吸引力,在艺术园中游戏的儿童比例是全园最少的,仅占10.2%,还不如游乐园临时放置的气垫床有吸引力。因此,设计师在考虑这个阶段儿童主题空间时,应安排激发儿童追求创造性、竞技性、科学性的主题空间内容,如各种球类竞技活动、科普科学小组、体能拓展训练区、器械体育设施、彩弹射击等主题空间和活动内容。

  少年期约占4%,数量最少。这个时期是儿童期与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期,该年龄段的孩子独立性增强,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公园中可适当设置供他们开展文化、体育和脑力思维拓展等活动的主题空间,如兴趣小组、科学实验室、图书馆、电脑房、军体训练等。

  可见,儿童公园设计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行为特征,配置相应的主题空间内容,使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公园中都可以体验与其他游戏场地不同的游戏内容,启迪心智,激发想象,勇于创造。

  (二)加强主题空间创意性

  上述调查研究显示,福州儿童公园的主题空间内容还是偏单调,创意、吸引力和教育性不足,缺乏激发儿童创造性的游戏空间。同时,福州儿童公园虽然是以“榕树下的童年”为主题,但该主题在公园空间中如何创意性地诠释,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各子主题空间的创意性、艺术性也比较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对六岁以上儿童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求新、求奇、充满幻想是儿童心理的显着特点。[7]因此,不管是从整体空间布局上还是各个子主题空间的具体设计上,儿童公园应适当添加激发儿童创造力和开发智力的主题空间,并且力求趣味、艺术地把创意主题内容诠释出来。

  (三)合理融入成人休憩空间

  福州儿童公园地处郊区位置,游人交通工具需依赖私家车或公共汽车,所以儿童基本上是在节假日或周末由父母陪伴而来,一般一个儿童都有两个成人陪伴,有的甚至有三个成人陪伴,也有少部分是一个人陪伴。调研显示,儿童比例为34.9%,成人的比例却占到65.1%,成人与儿童数量之比接近1∶ 2,成人多于儿童。而在公园中的儿童游戏设施旁,往往缺乏必需的成人休息座椅,因此成人基本上是处于站立状态,有的场地设置过于狭小,甚至连站立的空间都不够,因此大部分成人只能站在草坪上。可见,在儿童公园中合理融入成人休憩空间也是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在学龄前儿童的游戏空间中,由于儿童对监护人的依恋更强,成人人数比例更高,成人休憩、看护空间的设置更应该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