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2023-07-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心理健康”是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尤其善用心理教育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要求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意识提升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力的教育。

  作为学校理应承担进行挫折教育的重任,要求学生认清自我,面对现实,承担自己的责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学校体育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在体育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运用以下策略:正确评价学生,维护其自尊心;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调控学生的情绪。

  1.正确评价学生,维护其自尊心

  尊重差异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也是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和相互评价比较直接而明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通过运用的形式来展现,动作质量的好坏直接被课堂上师生直观评价,因此学生很容易被激励或被伤害,教师在课堂上评价要以关注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每个学生所处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以及个体的性格特征的不同,所以遇到的挫折的态度、处理方式也必然不同。这时教师需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如:外倾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善言谈、好交际、主动热情、容易与陌生人熟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这些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地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促其上进。内倾型,其特征是倾向于内心体验、深思熟虑、处事谨慎、多顾虑、少行动、不善同陌生人交往、适应环境能力差,这类学生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他们鼓励他们。抑郁型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悲观、悲伤、失助、低自尊和绝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针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他们多参加与人进行合作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集体舞蹈等集体项目,多参加可增强其意志、培养其自信心的体育项目,如:拨河、登山、跨栏、长跑等运动项目。   2.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增强自信心

  体育课的实践性决定了要学生亲力亲为,克服自身弱点达到目标要求。所以在进行体育实践课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设置相应的障碍,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课堂任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克服挫折完善自我。如,在跳高教学中,由于学生高矮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根据这些,可设置不同高度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向最大高度冲击;还有篮球跳投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自由选择投篮的距离,当在某一远度的命中率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再增大下一个投篮点的距离,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慢慢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等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失败时学会不气馁再拼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不得意忘形。体育运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

  3.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心理健康

  传统的体育教学突出了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缺乏主体的热情和主动参与。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一名好的“编导”,真正把学生作为主角推向前台。促使他们敞开心扉,尽情发挥。在教师的引导和培育下,展其所长,补其所短,强其身体,满其情志,促使其向“完全的人”方向发展。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的良好品质”。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和学生与学生的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树立体育教师的威信,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竞争与合作的生生关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提供条件和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这样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对其主体性、差异性和发展性进行深刻的认识,了解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实际需要,要关心学生包括关心学生的心理世界、生活世界和身体状况。课堂上建立民主教学关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了解学生的需要,避免过高的期望水准,做学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