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情况

2023-09-01
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情况:行为主义学派奠基于20世纪初的行为学派理论,行为治疗法依其发展顺序有三个领域:古典制约法、操作制约法、认知行为治疗。1953年,  
林德司(O.Lindsley)、史肯纳(B.F.Skinner)、和索罗门(H.C.Solomon)三人在一所医院里首先应用操作制约原理去矫治精神病患,称之为“行为治疗”。行为改变技术一词,最早出现在1962年华生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1965年,乌尔曼和克拉斯那在其合编的书中定义“行为改变技术是应用学习理论和实验心理学的成果去改变不良适应行为的方法,其着重点是外在行为的改变”。马丁和皮尔(Martin&Pear)认为,行为改变技术是有效处理行为的各种技术的统称,其主要特点是:
 
(1)专注于处理可以观察的行为;
 
(2)着重于搜集和图示客观的资料,并据此资料决定处理方案;
 
(3)奠基自心理实验室所获得的原理与技术;
 
(4)常用于促进个别化方案中的特定行为进步;
 
(5)可应用于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情境(陈荣华,1986)。
 
在哲学上,行为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传统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主张人是被环境所控制的,人是被动的反应者,人的行为是机械性的,人没有自主决定的能力。这种极端的观点已受到相当的攻击,因此,现在的行为治疗已逐渐注意到各理论间的综合。目前综合的趋势如下:
 
(1)注意行动取向的治疗法,即帮助当事人主动的采取明确的行动去改变他们的生活;
 
(2)行为治疗者越来越重视通过当事人对刺激事件的认知过程来改变当事人的行为;
 
(3)越来越强调个人行为的责任,通过教导自我管理、自我指导策略,当事人有能力改进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