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需要:个体道德结构的重要成分。在社会生活中从共同的利益出发执行和维护一定行为准则的需要。其心理结构主要由三种成分构成:(1)道德需要的主体。即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2)道德需要的客体。即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道德印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关于行为的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认识。具有较多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而确切性和稳定性较差,且同道德观念的联系比较松散。个体最初获得的道德印象虽是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甚至是零散而粗浅...
道德自我:自我意识的道德方面,或道德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道德评价、自我道德形象、自尊心、自信心、理想自我和自我道德调节等。其中,自我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调节是最重要成分。前者主要指对自己的具体道德行动、各种品...
多阶段信息流向理论:关于人际信息沟通流向的理论。是对信息沟通两阶段理论的修正和发展。该理论把从媒介来的信息传播看作是一个多阶段沟通和反馈的过程。在信息传播的第一阶段,来自大众媒介的信息同时传向舆论指导者、...
儿童道德判断:书名。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着。1930年出版。美国纽约自由出版社1932年出版英译本。为作者关于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着作。共4章。第一章从儿童的游戏实践和儿童思想意识两个层面说明儿童道德判断的起源...
儿童数概念发展阶段观:对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看法。苏联教育家列乌申娜研究提出。认为儿童数概念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多数概念的发展阶段(1.5岁~2岁),认识数的最早阶段,此时儿童对“许多”发生兴趣,把许多东西当成一个没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