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学习强化理论术语。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儿童获得言语主要靠后天学习,与学习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实现的。言语操作条件反射,是建立在由个体所处的环境引起的声音与声音连结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如婴儿咿呀学语时,父母或其他人总是高兴地对着他们咿呀作答,实际上就强化了婴儿的言语行为;当婴儿发出接近成人的语音时,成人又会对这些发音强化,从而使这些发音慢慢在儿童发声中占优势,于是婴儿就从没有含义的咿呀学语过渡到富有意义的言语。
O.H.莫勒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强化的模式来学习语言的。儿童模仿成人的发音,需要得到满足并产生愉快感,因而使模仿得到强化。
强化理论还认为,儿童语言结构的掌握,也是按照刺激-反应公式而产生的行为,即通过言语反应的类化建立某种语言结构与言语反应类别之间的联系。它重视后天学习在儿童言语发展中的作用,但却无法充分解释儿童理解和使用语言的惊人发展速度和高度创造性;也无法解释儿童在没有受到强化的情况下也能正确掌握语言规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