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

2023-12-07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 :

英国心理学家J.格雷反对H.J.艾森克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唤醒理论,并在O.莫瑞尔的两因素学习理论、J.科诺尔斯基的条件反射学说以及大量动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生理心理理论。随后,基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人格的生理心理理论进行大幅修订,最终形成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

强化敏感性指个体对强化物是否敏感的倾向性,分为奖励敏感性和惩罚敏感性。奖励敏感性是奖励信号呈现或惩罚信号撤消时人的反应性,奖励敏感性高的个体在奖励呈现或惩罚撤销中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并表现出更多的趋近行为。惩罚敏感性是惩罚信号呈现或奖励信号撤消时人的反应性,惩罚敏感性高的个体在惩罚呈现或奖励撤销中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并表现出更多的行为抑制。需要注意的是,奖励敏感性和惩罚敏感性是彼此独立的两种倾向性。

为了阐述强化敏感性的神经生理基础,格雷提出了3个概念性的神经系统:行为激活系统(BAS)、行为抑制系统(BIS)和对抗/逃离/僵化系统(FFFS)。其中,行为抑制系统和对抗/逃离/僵化系统决定了个体的惩罚敏感性;行为激活系统决定了个体的奖励敏感性。

惩罚敏感性和奖励敏感性是许多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有效预测指标:过高的惩罚敏感性可以预测焦虑和神经质性抑郁(如混合焦虑与抑郁症);而较低的奖励敏感性可以预测单纯抑郁症。在人事组织领域,强化敏感性理论较唤醒理论更能预测人们的工作动机,奖励敏感性可以有效预测员工的目标设定、工作表现以及目标达成。

强化敏感性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BAS/BIS量表、惩罚和奖励敏感性问卷(SPSRQ)、卡片整理奖赏反应客观测验(CARROT)、Q-任务(Q-TASK)以及杨小兵和郭少聃编制的强化敏感性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