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效价理论:弗鲁姆早期提出的激励理论。1964年他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首次提出,可用F=V·E表示。F代表激励力量,即动机强度。V代表效价,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或报酬的主观判断和评价。E代表期望值,即行为者对实现目标可...
期望评价:个体想象中群体成员对自己的公正评估。个体一般希望较为了解自己、关系较密切的人对自己有经常、稳定的评价。受个体人格差异的影响。苏联学者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高、自我评价与现实评价不相符的人,对期望评价...
期望报酬: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有机体的行为不是受它们行为直接结果的支配,而是受它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支配。托尔曼认为,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种目的,即准备趋向并期望获得某种报...
潜意识冲突理论:焦虑理论的一种。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将焦虑分成客观性焦虑和神经症(或神经质)焦虑。前者同恐惧。后者源于本我的冲动与由自我和超我强加的约束之间的潜意识冲突。本我的许多冲动,主要是性冲...
强度理论:时间记忆理论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辛利奇等人1970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对事件之新近性的判断是基于事件发生时建立起来的记忆痕迹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干扰,这种事件记忆的痕迹的强度会逐步降低,尤其是...
侵犯行为理论:寻求动物和人类侵犯行为规律的理论。主要有生态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控制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挫折理论。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的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是在内在本能控制下发生的。洛伦茨认为侵犯是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