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

2024-03-21

    赋能 :

赋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我赋能,即当事人、当事组织或当事社区调动自身能力,帮助自己增加掌控感;另一种是专业助人者使用的技术,即助人者帮助受助者克服自身无助、无力感,并最终使用其自身资源达成改变的技术。

赋能这一概念最初是政治学家为解决种族问题而构建出来的。20世纪50~70年代,很多心理学家,如C.罗杰斯、F.皮尔斯A.埃利斯A.贝克等人认为,赋能作为一种技术和态度,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1981年,美国社会学家R.亚当斯首次将赋能这一概念应用到社区心理学。此外,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也使用赋能来表达对员工动机的调动过程。赋能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再发现”来访者没有认识到的能力,到把心理咨询过程的权利交付给来访者都可以算是一种赋能。

在女性主义治疗中,赋能是治疗的关键目标。不同于其他目标,它所强调的是对女性觉知到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性别主义和歧视,以及改变这些待遇的需要,并为受歧视或压迫的来访者辩护。治疗师会指出问题的原因在于来访者不能控制外部因素,如性骚扰和强奸,这样能够帮助来访者减少自责。通常,西方心理学家认为鼓励来访者参加政治活动是赋能的有效途径。这些技术都指向一个认识,即社会歧视给女性带来了心理问题。但也有批评指出,赋能的方法不应仅仅适用于女性,也有可能适用于那些被忽视、未被充分重视或被歧视的文化背景下的来访者,因为他们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也来源于歧视和差别对待。

在具体做法上,女权主义治疗师会关注来访者的知情权,与来访者一起讨论如何能从治疗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向来访者解释治疗的具体过程,让来访者投入到治疗过程中,整个治疗过程就不会显得过于神秘,从而帮助来访者成为心理咨询的平等参与者,并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对治疗过程的方向、具体程序以及长度有决定作用。

在社区心理学中,社工通过使用赋能技术能够帮助来访者开展自助的行动。例如,被边缘化已久的群体,长期习惯于依赖社会福利或救济,缺乏自给自足的能力。使用赋能技术,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给自足的信心,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自身能力,使他们获得自尊、发现机会,从而摆脱不利的现状。

随着资源取向的心理咨询的发展,心理学家发现源于不能控制外部因素造成的失控感和无能感往往会带来心理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治疗流派和方法都强调使用赋能技术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