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习理论

2024-03-21

    认知学习理论 :

以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D.P.奥苏贝尔等研究者为代表,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以认知学习理论取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使之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主导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有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E.C.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J.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R.M.加涅的学习条件论和信息加工学习论等。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与美国心理学家 E.L.桑代克、J.B.华生及J.B.斯金纳等的联结学说不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比S-R联结复杂得多的过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内在的认知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核心因素。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是:①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②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③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还取决于个体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④重视内部强化的功能,把人的学习看作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⑤主张创造性学习。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倡发现学习,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这些认知学习观点对指导、分析、判断教育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①脱离社会实践来研究人的学习活动,把学习归结为单纯的内部过程和意识系统,甚至类比或等同于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②未能兼顾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