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这既包括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获得知识技能,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学习的这种含义在日常用语和科学术语中都是一样的。但是,倾向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定义过分宽泛,不能确切地界定学习一词的含义,而且,这样的理解可以用来说明人类的学习行为,却不适于解释所有动物特别是某些低等动物的简单学习行为。因此,他们给学习下的定义是"因受到强化的练习而出现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这个定义包括4个对于了解学习过程至关重要的要点。第一,"较为持久的改变",这就排除了因疲劳、餍足或习惯化而造成的动机和反应能力下降等临时性的行为变化,这类变化都不属于学习。第二,"潜在反应能力",这说明通过学习不仅发生外部行为的明显改变,也出现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内在的变化。比如因接触某些对象和情境而使学习效能明显提高的潜伏学习和无意学习就都属于学习的范围。第三,"受到强化",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最重视的关键部分,因为没有强化(没有无条件刺激伴随或对作出的反应不给予奖赏)就不会有"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而且会使已经获得的反应能力出现消退。第四,"练习",要学习的行为必须实际出现并经过反复才会发生学习。当然,通过观察和模仿而实现的学习也可以只有内在的变化而没有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此外,强调学习要经过练习还可以把某些物种的先天倾向(如鸭类的印刻现象)和由机体成熟而引起的变化(如鸟的飞翔)排除于学习之外。但是,这个定义也存在一些问题。此如,究竟多长时间才算"较为持久"?假如一个人记下一个电话号码,几分钟后要打电话时还得去核对一下数字是否正确,这算不算较为持久?一般人把这当作学习。另外,经过练习以后究竟造成的是什么后果?是神经系统的变化还是使原本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具有了可以引发反应的能力?是形成了联想,达到了顿悟还是使学习者得到了新的看法?因为关于学习的定义存在这类问题,所以许多学习理论家都试图从学习的内在过程,从神经活动、知觉和联想过程对学习的本质作出解释。
学习对动物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因为所有动物,从最低级的原生动物起就显示出学习行为。但学习方式的复杂和灵活程度却因神经系统演化所达到的水平而有巨大的差异。一般说来,低等动物占优势的是本能行为,这种行为是先天决定而不是后天获得的,能够通过学习发生的行为变化较少。高等动物,特别是人类则以习得的行为为主,而且学习的方法灵活多样。学习不仅是人类个体获得知识技能的手段,社会文化的世代传递也是靠学习活动实现的。
学习的本质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但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尝试错误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顿悟学习、潜伏学习、观察学习等。也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产生学习的情境不同的复杂程度作另外的分类(见学习类型、学习分类学说)。
学习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哲学家和教育家的关注。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思想家都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如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感觉和记忆作过论述,中国的孔子对教育心理特别是性与习的问题作过阐述。17世纪以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J.洛克、G.贝克莱等又把联想的概念引入学习心理学中,认为心理过程都是由作为基本成分的观念通过建立联想而构成的,而空间和时间的接近,重复,类似性和生动性是使联想易于形成的条件。这种看法到19世纪曾为欧洲心理学界普遍接受,并影响到北美的心理学家。但对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的。比较著名的有И.Π.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E.L.桑代克关于试误学习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于工具性?虿僮餍蕴跫饔玫难芯浚约案袷剿睦硌Ъ夜赜诙傥虻难芯俊N硕哉夥矫娴难芯糠⑾肿鞒鱿低辰馐筒⒉餮八刹幕疲煌傻男睦硌Ъ叶继岢隽俗约汗赜谘暗睦砺邸F渲行形饕逭咧髡胖欢曰宓难靶形惺笛榉治觯磺笾诩偕璧哪诓抗袒蛏砘疃A硗庖恍┭袄砺奂以蚩悸堑较铝?3种情况而不同意这种观点:①机体的行为和引发这一行为的事件,往往存在相当长的时间间隔,需要设想有习惯或记忆这样的中间变量来填补这种缺口;②机体在看来相同的环境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要说明这种差别就需要考虑存在着观察不到的不同动机状态;③复杂的种系演化史和个体的发展史都影响着机体的行为表现,而这些有许多都是难以直接观察的。因此必须考虑有作为中介的神经活动和无法观察的认知过程来说明所观察到的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曾对学习进行大量研究,并在实验方法上作出过重大贡献,但目前认知理论则在心理学界以及关于学习的研究方面居于优势地位。(见学习理论)
关于学习的神经生理机制,已知任何学习活动,即使是最简单的学习也不是靠单个细胞的活动,而是靠大量神经元的综合活动,这些神经元之间构成复杂的关系网络。人们对这种关系模式在各种不同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曾有多种理论假设,但到目前为止对学习所涉及的生理过程仍然了解甚少。(见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
学习
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