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追踪范式 :
源于Z.W.皮利希恩和R.W.斯通1988年对运动场景中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的研究。多目标追踪范式的基本程序是:让被试追踪一系列由不同特征组成的、变化的、随机呈现并移动的或按照特定规律运动的目标,当目标发生特定的变化时,被试的注意也会发生变化,此时,要求被试根据实验的要求对被追踪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并记录其反应时和错误率。
多目标追踪示意图
在经典多目标追踪中,首先呈现8~24个相同的视觉目标(可以是点、加号、圆圈、图像等);随后其中的一部分通过某种方式突出显示(通常是闪烁几次)出来而被标记为目标;然后所有视觉目标在场景中以随机独立的方式运动,被试的任务是追踪突出的那部分视觉目标(称作探测刺激)。追踪一段时间(5~15秒)后,场景中的一个视觉目标闪烁几次。被试要判断该目标是否属于探测目标子集中的一个(或者是在追踪完成后要求被试挑选出所有的探测刺激),然后记录其反应时和错误率。
研究者使用多目标追踪范式对多个运动目标物体的注意追踪规律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运动物体的注意追踪与静态物体的加工规律存在显著的不同。而在实际生活中,视觉接受的大部分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对运动视觉信息加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视觉信息加工机制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对特殊职业人员选拔(如运动员、飞行员等)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