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离 : 由德国神经心理学家H.-L.托伊贝尔于1955年提出。法国医生P.P.布罗卡和德国医生C.韦尼克发现言语生成和言语理解是可以分离的。布罗卡失语症的患者不能说话但是可以理解言语,而韦尼克失语...
知觉行为分离 : 知觉与行为分离的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20世纪80年代末,临床上曾发现有病人无法辨认出物体、亲戚朋友的脸及最简单的几何形状,但却可以毫不费力抓取物体,在抓握物体时表现出惊...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 患者的不同人格在感情、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极为不同,有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状态。患者的各个人格彼此独立,且各自具有完整的自我。患者在一段时间中意识到的只有一种人格...
分离性焦虑障碍 : 分离性焦虑障碍多发于幼儿早期,以3~5岁多见。患儿表现出苦恼、抓住亲人不放、发脾气的症状,家人很难将他送到幼儿园;勉强送去后,常静坐少语、不吃饭、不听指令、不与他人交往;每日离家...
分离性障碍 : 分离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一部分心理活动或行为过程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分离,意识和记忆正常连贯过程的中断。分离性障碍是个体易感素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易感素质因...
分离焦虑 : 儿童分离焦虑的行为表现在童年早期,儿童在分离时会表现出大哭、发脾气、不停纠缠等行为,这些是正常反应。分离焦虑与婴儿亲子依恋的建立时间几乎同步发生,并且这种情况可能会反复或者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