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障碍

2024-01-13

    分离性障碍 :

分离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一部分心理活动或行为过程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分离,意识和记忆正常连贯过程的中断。分离性障碍是个体易感素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易感素质因素主要指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对应激事件的经历和反应,幼年期的创伤经历,如遭受精神、躯体或性的虐待,个体在人格方面具有的暗示性、情感性、自我中心性、表演性、幻想性等特征。

分离性障碍主要包括5种类型。①人格解体。患者持续或反复地感到与自己的心理过程或身体分离。②分离性遗忘。 一次或多次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通常是创伤性的或应激性的信息。③分离性漫游症。患者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意识范围缩小,但日常的基本生活能力和简单的社交依然保持。有时忘却了自己既往的经历,而以新的身份出现,历时几分钟到几天,清醒后对经过不能回忆。④分离性恍惚障碍。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中的个别刺激。患者的运动、姿势和言语多单调、重复,且不受自己控制。⑤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同一患者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状态。

分离性障碍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建立信任的治疗关系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催眠疗法可使患者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受压抑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患者症状比较严重时,应给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相配合,具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