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

2024-02-14

    惩罚 :

惩罚的目的有多种:①通过阻止不必要的行为或促进理想的行为,使个人产生即时行为的变化。例如在学校环境中,教师经常运用不同形式的惩罚,包括点名批评、放学后留校等,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②威慑作用。实施惩罚在于阻止不良行为的初犯和再犯;对个别学生施以惩罚,起到警告全体学生的作用,如果他们出现错误的行为,则完全有可能受到同样的惩处。作为惩罚的目的之一,威慑的有效性与严厉程度呈正比。惩罚分为两种类型:阳性惩罚和阴性惩罚。

惩罚常常不能带来理想的效果——不合理行为出现概率降低,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增加了不合理行为出现的概率。因此,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反对在教育中运用惩罚,主张通过强化所希望的行为,对不合理的行为不予理睬,以消退不良行为。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认为,教师经常使用体罚或变相体罚,是为侵犯行为提供示范,因而不可滥用惩罚,而应该注重积极强化。惩罚不良行为,并不能向受罚者展示怎样做才能举止得体。

惩罚存在一些副作用。在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实施惩罚的人或环境往往使被惩罚者感到恐惧、厌恶和憎恨。令人厌恶的刺激通常会导致逃避反应,因此会使学习者设法逃避学习。惩罚还极有可能引发被惩罚对象的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