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心理学

2024-01-26

    批判心理学 :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德国,由实验心理学家K.霍尔茨坎普所领导的柏林自由大学研究团体所创建。霍尔茨坎普认为,西方主流心理学远非像它自己所标榜的那样客观、科学。事实上,其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包括其知、情、意等概念均渗透着资产阶级主体性偏见和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性质。心理学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传统心理学的概念进行批判,并以此为基础重建一门科学性、理论性和政治性兼备且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既要强调主体性立场,又要保持客观性;既提倡多种方法相结合,又特别重视历史经验法的运用,强调通过系统发生史和各种不同的生命形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来说明心理学范畴的经验性和历史性。霍尔茨坎普的这些主张,确立了批判心理学的总体基调。

批判心理学的产生,一方面得益于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发生的激进学生运动。该运动激发了知识分子反对科学或知识的霸权主义、寻求民主和解放的愿望;另一方面,古典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及苏联心理学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中蕴含的批判立场、方法、观点等,给批判心理学家以重要的启迪。

批判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①初步创立时期(1964~1973)。早在20世纪60年代,批判心理学的创始人霍尔茨坎普就对实验心理学提出了批评,他研究了理论假设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提出心理学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出实验假设,并在预期的实验结果基础上,任意对指导实验的理论进行证明或者证伪。②霍尔茨坎普的批判观逐渐成熟(1973~1983)。他强调苏联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原则及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1983年,霍尔茨坎普出版了《为心理学奠基》,他运用历史经验法,追溯了心理的进化发展,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系统。这是批判心理学家主要理论成就的集合。③第三个阶段(1983年至今)。批判心理学家试图证明他们不仅在批判资产阶级心理学方面是成功的,而且还提出了可应用的理论。强调心理学立场的主体性,提出了主体定位的研究模式,认为心理学实验的被试不但是参与者同时还是合作研究者,心理学在这个意义上是为了人的研究而不是关于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