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促进

2024-01-25

    心理健康促进 :

有关整体性心理健康促进的理论通常包括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宗教等方面的视角,以及来自人格、社会、临床、健康与发展等心理学分支的理论架构。

心理健康促进除了定期检查和早期干预解决心理问题外,有的还涉及文化与宗教等方面的因素。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根据社会建构与社会限定加以定义的,不同的社会、团体、文化、机构、职业等,对心理健康的本质及其原因有不同的认识,对于判定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应当采取何种干预手段才合适,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因此,不同的文化、阶级、政治和宗教背景,会影响个体选择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心理健康促进技术包括行为治疗、生物反馈、表达疗法、团体治疗、冥想以及灵性咨询等。这些技术的特点是:①具有前瞻性或积极主动性,以提升心理健康程度。②主要聚焦在群体的介入,而不是个人层次。③为多元面向的整合系统架构,包含个人、家庭、周围环境、社区脉络、社会结构和政策等。④是持续不断地发展,而非一次性或有时间限制的介入方式。

心理健康促进的范例包括:①拟订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如消除污名化、犯罪预防等。②创造支持性的环境,如学校与职场的反霸凌方案、增强家庭功能、提供心理疾病患者的朋辈支持等。③促使社区行动,如以社区为基础的自杀防治等。④发展个人技巧,如生活技巧训练、心理卫生与疾病相关知识普及等。⑤促进与预防服务的重新定位调整,如相关服务能够及时作出回应,或符合年龄与文化适当性的介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