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人格易感性交互作用模型

2024-01-18

    抑郁人格易感性交互作用模型 :

抑郁人格易感性交互作用模型认为存在两种抑郁的易感性人格因素,即社会依赖和自主。这两种特定应激刺激的人格存在相关易感性,社会依赖对人际生活事件易感,自主对成就相关生活事件易感。当个体遇到的生活事件与特定的易感性人格匹配时,抑郁症状就会产生,或者说通过特定的生活事件与易感性人格的交互作用可以预测抑郁。

抑郁人格易感性交互作用模型示意图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A.贝克区分了社会性依赖与自主两个人格因素。①社会性依赖。指个体投入巨大精力,希望与他人呈现积极互动。具有被动获取的意愿、自恋意愿,对自己的信念与行为需要得到不断的外界反馈来确定等特点。②自主。指个体投入大量精力保护和提高自身的独立性、灵活性及个人权益;保护和扩展个人选择、行动和表达的自由;维护个人的空间。

从抑郁人格易感性交互作用模型可知:①个体自身的人格易感性与外界压力事件的共同作用将导致抑郁状态的持续和加重,当其作用程度达到一定阈值,个体便患上抑郁症。除此之外,人际关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人格易感性的个体常常在选择交往对象、理解人际事件及具体交往的过程中采用错误或极端的方式,导致不良的人际关系。例如,高依赖(或高社会性依赖)个体可能因为过度寻求他人支持和关心,以及对他人真诚度的持续怀疑而造成重要他人的厌烦和疏远;高自我批评(或高自主)个体则可能因为过度专注于个人目标与要求,导致极低的社会支持度。这种不良人际关系(特别是人际不和谐及较低的社会支持度)既可能直接导致抑郁,也可能产生更多具体和外化的压力事件(如激烈的人际冲突等),后者又与人格易感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抑郁。②个体的不良人际关系及抑郁状态对人格易感性因素具有反作用。在人格易感性因素导致不良人际关系的同时,不良人际关系又反过来对人格易感因素产生了固化作用,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同理,处于抑郁状态下的个体,其人际关系更容易出现问题,从而也更容易固化和加重其人格易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