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元知觉 :
关于群体元知觉,较早的研究集中于污名化的产生原因和后果上。污名化意为低地位等级群体感觉受到“优势文化刻板印象”的威胁,认为优势地位群体对其群体持有消极的刻板印象。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J.D.弗奥尔等人提出元刻板印象概念后,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元刻板印象的内容及其行为效应等。
群体元知觉可以分为群体内元知觉和群体间元知觉。由于人们对内群体成员和外群体成员的假设不同,因此两种元知觉形成的策略也存在差异。在不同策略下形成的群体内元知觉和群体间元知觉的效价也存在差异,群体内元知觉偏向于积极,而群体间元知觉偏向于消极。
2007年,西班牙学者E.门德斯等人探讨了自我元知觉和群体元知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群体元知觉可以预测自我元知觉,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是内群体的原型者。当群体元知觉消极时,低原型者的自我元知觉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高原型者的自我元知觉会更加消极,从而导致群体间焦虑更高,群体间接触的兴趣更低。
在群体元知觉的研究中,心理学家更加热衷于研究群体间元知觉,因为群体间元知觉对群体间关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发现,群体间元知觉,尤其是元刻板印象会引起群体间焦虑,对群体间接触的期待,以及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行为反应。群体间元知觉常常使得人们对外群体成员产生消极的情感和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