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评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做的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随着道德知识的丰富和加深以及身心的成熟,在舆论、他人评价及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第一,由“他律”到“自律”。最初是在别人评价的影响下形成的。开始只是尊重教师、父母或其他权威性人物的评价,以后才逐渐有自己独立的评价标准。第二,从效果到动机,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最初是以行为的直接效果为标准,然后才转向对行为动机和行为外部原因的分析。第三,从别人到自己,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落后于对他人的评价。他们正是在学会评价别人的基础上,将自己同别人比较,才逐渐地学会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的。第四,从片面到全面,开始时学生的道德评价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容易对一个人的一次行为表现或某一品德内容作出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知识经验的丰富,才逐步学会对自己和别人进行较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第五,从直接到间接,学生最初只能对与他们学习、劳动和生活直接相关的道德问题作出评价,以后才过渡到间接的道德问题,逐步扩大其道德评价的范围。
皮亚杰和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均发现,7岁左右的儿童,大多从客观效果上看问题,即从客观的责任上去评价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皮亚杰认为到10岁,而我国的研究表明儿童在6~7岁之间开始从主观的动机上评价个人的道德行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而从他律到自律的转折年龄,皮亚杰认为是11一12岁。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是在8—9岁之间。寇域(1999)的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道德判断水平具有年龄阶段性,并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10—12岁的小学生和14~15岁的初中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不成熟水平,16—17岁的高中生和20—23岁的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已经达到成熟水平,16~17岁是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关键年龄。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