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

2023-09-22
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一)大学生心理和谐意蕴分析

  心理和谐是个体的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状态,表现为个体的生命充满活力,内心体验积极,社会适应良好,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一般意义上讲,心理和谐是个体的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与相对稳定的关系。心理和谐描述的是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即个体能正确认识并悦纳欣赏自己、他人和社会,能正确对待各种困难、挫折和荣誉,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的成长过程实质上就是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纵观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历史,其本质就是不断努力实现人类和谐的历史。心理动力学派追求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和谐;认知行为主义强调认知、情绪与行为的和谐;人本主义学派重视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后现代心理学派倡导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统一。

  不少学者研究认为个体心理的和谐即心理健康,心理和谐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体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就是大学生个体在校园内外各种主客观环境中,能够保持良好而持续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的良好状况。这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良好载体,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心所在。只有身心健康和谐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大学生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也是过程,更是追求的目的和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和谐是一种价值判断,更是一种心理感受。

  (二)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精神内核

  大学生是大学教学、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主体,和谐的心理是大学生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最基本条件。首先,大学生心理和谐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人际和谐。大学生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能动性因素,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本质要求包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心理和谐的大学生拥有健全且完整统一的人格特征;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体与周围一切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有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团结和谐与理解支持的协调关系,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教育合力,为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大学生心理和谐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潜能的有效开发。心理和谐的大学生个体能排除学习、发展与创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促进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如果大学生个体经常处在过度焦虑、自卑、怨恨、抑郁及孤僻等不良心理状态中,感情脆弱、缺乏毅力,自然难以战胜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势必抑制学习兴趣,削弱进取动力和动摇成长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并取得成就。

  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大学校园目标是实现大学师生员工和谐、人与制度及环境和谐、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和谐为主要内容,建设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高雅优美的文明校园、科学民主的学术校园、健康环保的生态校园、充满活力的开放校园。因此,应当注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学生个体保持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