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2023-09-02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一)主观因素

  Ryff及其同事考察了人格的五大模型与多维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在有效控制了无关变量后,Schmutte和Ryff(1997)等发现神经症、外倾和责任心都一致地成了心理幸福感诸多方面强有力的因子。在Keyes等人的研究中也发现,心理幸福感水平高的人,他们往往有较高的外向性、开放性和尽责性。

  高淑燕、孙继民的《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强有力的预测指标。外倾性与自我接受、良好关系、情境把握具有显着正相关,宜人性能显着地预测心理幸福感,情境把握、生活目标以及自我接受是预测心理幸福感的最重要的维度。

  白永雷的《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身体自尊不仅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人际信任对心里幸福感产生间接的作用。身体自尊越高的大学生,越自信并有心理优越感,心理幸福感的分越高。

  许艳杰的《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也可以通过成就动机影响心理幸福感,成就动机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大学生付诸于行动实现自己所设定未来目标的倾向越高,他所体验到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

  (二)客观因素

  在国内,关于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很少,朱娉婷、刘邦春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不受性别影响,且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对心理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影响显着,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大学生,在自我成长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维度上心理幸福感水平反而更低。与崔春华对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有出入,研究显示女生在心理幸福感及其环境掌控力、与他人积极关系、生活目标、个人成长维度上显着高于男生。年龄、年级也对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最高,四年级最低。这些不同可能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师范院校的女生比较喜欢从事教师这一行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性别差异。另外,研究也表明农村学生比县城和城市学生有比较高的自主性,县城学生自我接纳水平最高,农村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最低。   杨军丽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显示,社会支持能影响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大学生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家人、朋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可以增加其喜悦感和归属感。这与张香云、肖水源、辛自强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李庆波的《大学生生活应激、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关系研究》显示,认知反应、挫折、生理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作为部分中介变量,在大学生生活应激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发挥着作用。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换期,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工作等压力,往往构成应激源。他们还未完全成熟,故应激反应较强烈,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幸福感水平。社会支持一般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提高心理幸福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