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积极心理模式的构建:1.高校心理的载体
1.1教育者心理
在高校,教育者心理亦即高校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不健康会影响师生关系,甚至伤害学生心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起到不良影响。因此,教师本身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工资待遇的偏差,教师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等对教师工作心态和心理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有些教师提前出现职业倦怠。同时,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社会舆论压力,教育教学改革等加重了教师的内心压力,导致不少教师自然心理失衡。
那么,应如何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教师本身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身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观念,掌握新方法,达到新要求,寻求新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不断接受新知识,开拓视野,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及时进行自我调适、自我完善、自我解放,减轻身心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另外,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实事求是辨证看待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主动为教师排忧解。学校领导要做到工作民主化,管理个性化,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教学思想、育人水平、工作态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作的创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让广大教师体会教书育人的乐趣。
1.2学生心理
学生心理即高校中大多数学生所呈现出一种的心理状态。一所好的高校不仅要培养出具有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学生,更要注重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如何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是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一个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即便拥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高校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又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心理的形成受到高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3]
2.塑造健康积极的高校环境
2.1自然环境
高校自然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学校的周边环境和学校自身的校园环境。如,很多大学在扩建校区的时候选择在远离市区的郊外作为自己的教学环境,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效能,集中精力投身于学习生活中,达到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校园本身的设施建设如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的设计一般也都别具匠心,采用独到的设计形式,有时配有名人雕塑等,使校园更具有文化气息,另外校园绿化的合理设计和搭配更能为校园增添别样的气息,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充满勃勃生机和希望的校园氛围。所以,一个好的学校要尤其重视校园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塑造。 2.2人文环境
高校的人文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不无道理,好的人文环境更加有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提升修养及综合素质。校园的社团活动、知识竞赛、校园风气、校园精神等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学校一定要具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是学生成才的前提基础。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途径
3.1隐性教育
大学的隐性教育是指除了课堂和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之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让学生达到无意识的受教育过程。这种教育的内容包括校园文化、校风校纪、教师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做人原则等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耳濡目染的潜意识的影响,最终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这种隐性教育较之学校的显性教育往往具有更大的功能。[4]
校园的隐性教育要从两方面入手:
3.1.1从校园建设入手,校园建设包括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学院首先要选择较好的地理位置。另外,要加强学院的人文环境建设,保证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能受到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这样的校园环境能够充分保证学生成为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从教师教育入手 ,一个好的学校在选聘教师时不仅从学历学识和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去考核,还要从个人修养,人格人品,作风等方面去综合考评,选聘一些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一个好的学校既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更要有一支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对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2.显性教育
3.2.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要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模式。心理健康课程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3.2.2开展心理教育、团体辅导、心理咨询活动等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利用广播、板报、条幅等宣传工具,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教育效果。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通过谈话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帮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宣泄疏导情绪压力,排除心理行为障碍,增强对心理疾病预防能力,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3.2.3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根据档案原则,通过心理测试,如认识能力测试、个性心理测试、职业兴趣及行为态度测试等,获取有关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理状态、心理变化的材料和信息,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对现实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内容丰富翔实的心理档案。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一点粗浅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教育界多方专家的指导、批评和指正,从而为我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高校积极心理模式的构建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