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意义

2023-09-01
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意义: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的人性论,强调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能力,有不断向上积极成长能力和需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的完善,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

  (一)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传统的消极、病理学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解决大学生在校的心理问题为出发点,忽视了普通学生的大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防和促进都是使学生个体保持心理健康,但促进健康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更有效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倡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发现学生积极的一面,通过积极的引导,每一位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方面体验到对过去和现在的满足、幸福的体验和对将来希望和乐观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幸福感,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等来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停留在学生的问题上,这实际上还是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对于心理学教育的研究内容来看,都是重复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现象,来提出对策,这已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积极心理学提倡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提倡在研究中注重人的优点和积极的因素,提倡人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潜能去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和方法。

  积极心理学家们研究了在同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人能保持自己,而有些人却成了问题人?研究发现只有人本身的积极特征(如:爱心、胜任、爱美、勇气、工作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等)才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工具。因此,要想预防学生出现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教育学生的积极品质。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包括乐观、充满信心和希望等。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扩展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通过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资源而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社会性资源等),这些资源趋向于从长远的角度,用间接的方式来给个体带来各种利益。具体来说,它能促使个体充分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多种思想和行为,特别是能产生一些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思想和行为,并把这些思想和行为迁移到其他方面。二是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倾向。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富有成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压力情景,增进个体体验和培养个体的自尊是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倾向的最主要的途径。三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处事态度,如社会的正能量、人类之间仁爱宽恕等,让学生以积极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保持身心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使同学们之间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在问题行为之间有充分的认识,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快乐、兴趣等在学生的主观体验上,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希望和生活满意度。把教育的途径不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在活动中、辅导员的谈话中、朋辈之间交往中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