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作业改革路径探讨

2023-08-29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作业改革路径探讨:马斯洛说,教育就是要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不只是让人感到幸福,提高生活满意度,而是要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并提出实现蓬勃人生的五个元素: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成就。[3]积极教育理念在我国古来有之,《学记》中就有“长善救失”,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改革应破除传统作业狭隘的温书功效,重视作业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个性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作业改革新路径势在必行。

  (一)正视作业内涵价值,树立积极作业观。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着作《学记》中即有对作业的记载:“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家庭作业,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4]。作业既是教师交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训练的一项重要学习活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传统应试观念下的作业主要具有温习功能,一些教师甚将作业功能异化,将作业转变为惩罚学生的工具,学生害怕作业、仇视作业也就有因可寻。我们要转变对传统消极作业的认识,发挥作业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践能力及情感体验方面的积极功能,逐渐形成积极作业观,让学生不再视作业为“天敌”,而视为“良朋”,乐于做作业,主动努力完成作业。

  (二)优化作业设计策略,引导积极投入。传统应试教育作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考试重点,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多为课后练习、各式各类练习册和试卷的纸笔作业,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重复训练,学生的情感态度、实践创新能力则被忽视。

  心流理论指出学生无法享受学习过程,发挥出真正的潜力,其真正原因是学生接受的任务过难或过易,任务过难而技能不足时学生便会感到焦虑,而技能程度高超任务过易时学生则会感到乏味。因而,教师设计适当的作业非常必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于作业的完成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心流。

  (三)改进作业评阅方式,增加积极体验。传统作业批改只关注答案结果,非对即错,机械批改,忽视学生思维过程。作业批改一般由教师全权包揽,学生没有参与作业的批改,教师与学生缺乏情感沟通与互动,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自评意识、培养学生的评价判断能力,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现自己的潜能。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个体积极人格、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5]评阅作业应改进批阅符号,用问号替换传统的大叉,不武断判决学生对错,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教师应当多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不给学生贴消极标签,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只是暂时的,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改进批阅作业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积极思考,不惧殚犯错。如此,作业逐渐变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园地,增进师生相互的了解,促进积极人际关系的形成。

  (四)重视作业反馈效果,促进积极成长。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整个作业的过程由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只有被动完成任务,师生间多是简单粗暴的答案交流,缺少情感交流。作业改革要改变这种状态,要由以考点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作业转变为以成长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积极作业。要以积极作业为纽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积极情绪,师生间进行良好的交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在良好师生关系条件下,学生能体会到来自周围的支持的力量,体验到人际交往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孤独无助等消极情绪,增加快乐与勇气等积极体验,从而形成健康乐观的人格,成为幸福的和谐的人,实现蓬勃人生目标。(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