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前言: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起源于19世纪初,是在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趋势的直接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较早对教育心理学作出贡献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J.F.Herbart)和俄国心理学家乌申斯基(Ушинский),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提出的。我国先秦的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如孔丘、荀况等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教学相长”、“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化性起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蕴含着心理学思想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些思想不仅为后继思想家、教育家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而且在促使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上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教育心理学界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密切联系中国教育实际,广泛开展了有关课题的研究,于20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心理学家潘菽教授主持下,编写了反映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教育心理学》。80年代后,随着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以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日益扩大,逐渐积累了大量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新成果和新理论,并涌现出一大批心理学基本功厚实的中青年学者,他们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书是吸收了古今中外一些教育家、心理学家的理论、思想和2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写成的,也是作者十多年从事高校教育和十多年进行心理学教学活动的经验的总结。
本书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即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以及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
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由第二章至第七章组成。分别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变式与迁移,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心理始终是教育心理学最关心的问题,有关学习心理的理论的发展一直是众所瞩目的课题。这是涉及到我国一千万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是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死记硬背的强化来完成,还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思维;是单纯注重智力的培养,还是注重智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非智力的培养,这些在学习心理中都有明确的论述。
第三部分讲品德心理,即第八章。介绍了品德形成的理论,论述了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成分,品德心理结构的新设想,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分析以及品德优良学生和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
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置于首要地位,因为教育目标向学校提出的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任务中,从来就是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第一位的。品德教育以塑造教育为主,以矫正教育为辅。因此,在着重分析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心理成分的基础上,论述了品德培养应注意的心理学问题,也分析了品德优良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此外,也重视了矫正教育,提出了矫正教育的心理依据。
第四部分讲教学心理,即第九章和第十两章。分别论述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师心理。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心理学问题。近几十年来,教学心理的研究,不论是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功能问题上,还是在课堂气氛、课堂的人际交往问题上,以及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教师心理问题上,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了引起心理学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的重视,特把教学心理作为本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讲差异心理,即第十一章。主要论述了智力差异与人格差异。人们不同的兴趣爱好、才智、气质性格以及整个人格面貌,都显示了人的差异。教育心理学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既是一条教育原则,又是一
条教学原则。作为教育原则要求教育以学生的性格和整体人格特征为依据。作为教学原则,主要要求教学是以学生智力为依据。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实施的教育,才会有实效。
本书可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提供教育心理学教材,也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教学理论。
近年来,心理科学的发展很快,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作者广泛参考并引用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的问世得到了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朱建生先生的关心,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短,也限于作者的水平,本书肯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教育心理学前言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