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

2023-08-04
心理健康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更是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支撑点。在心理健康视野下审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就业主体性的研究缺失,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思路的转变,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1.健全职业生涯辅导的工作体系。高素质的教师辅导队伍是高校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基础环节。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职职业辅导教师少、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职业辅导中心与学校就业办公室常常是合在一起的,职业指导教师通常还担任着繁重的学生就业分配等行政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职业生涯辅导进行深入的研究,很难主动开展具有个性化和实效性的活动。因此可以在对专职职业辅导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基础上,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转变职业生涯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营的局面,促进两者在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以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科学合理的职业心理测评工具是高校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辅助手段。任何心理测评量表都有一定的信效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都有一定的测评条件和要求。在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盲目使用职业心理测评量表,测评结束后不能进行严密的分析和客观的解释工作,其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建设一支兼通生涯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问题有所分工,比如职业目标和人职匹配可以由专业职业指导教师去做,个性发展和职业测评可以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去做,这样有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完善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结构。正确的自我认知既是职业生涯辅导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5]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注重职业观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择业观教育,而职业认知教育作为职业生涯辅导的基础和最令学生困惑的部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仅仅采用一些心理测验量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或对职业的兴趣爱好进行评定,很难让学生正确、全面、深入地认识自我。自我认知中包含的个体兴趣、能力水平、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均属于影响职业认知的心理因素,可以根据大学生择业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团体训练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

  良好的职业适应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职业适应是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和智能结构,以适应职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6]目前职业适应教育是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会悦纳自我,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如何主动地学习和完成角色适应、心理适应以及环境适应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丰富职业生涯辅导的教育形式。积极开展职业心理辅导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形式的有益补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重要切入点和支撑点。职业心理辅导可以采用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两种形式。个体辅导有个别交流、专家辅导和网络辅导等形式,主要解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探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比如就业期望值过高、面试焦虑等。团体辅导有朋辈辅导、问题小组和拓展训练等形式,通过营造良好的团体心理氛围,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真实的自己,利用团体的力量激发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关系,并与其他成员一起分享感悟和心得,进而解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共性困惑和问题。

  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形式的彻底变革,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具有核心和灵魂作用的重要体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职业生涯辅导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破除原有死板僵化、不为学生接纳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采用层次分明、互相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各异、特色鲜明的职业心理教育,不断丰富职业生涯辅导的教育形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辅导的融通互动,促进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