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文化在青少年女性群体中流行的心理原因分析

2023-07-23
耽美文化在青少年女性群体中流行的心理原因分析:已有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耽美文化的主要生产和消费群体是青少年女性,而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女性群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为什么青少年女性会沉溺于耽美文化,或者说耽美文化对青少年女性有着怎样的吸引力?接下来本文将主要基于心理学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耽美文化可以同时满足青少年女性本我和超我的要求

  14-18岁的青少年女性,作为耽美文化的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群体之一,之所以接受和传播耽美文化,是因为耽美文化可以同时满足她们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青少年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从生理角度来看,这一时期,青少年身高和体重加速增长,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性开始成熟。对于青少年女性来说,雌性激素开始分泌,促进了性腺的发展,因此她们开始产生了性萌动,需要一定的途径来释放这种性萌动。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性文化一直都是属于一种耻感文化,对于中国的女性而言尤其如此。因此她们不会公开大胆的去探索性知识。在某种程度,耽美文化作品是一种折衷,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可以对此进行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部分,是人类一切欲望的源泉。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比多。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自我的要求。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美的境界。   青少年女性开始产生性萌动,阅读性爱描写会将自己带入女主角,而由于超我的作用则会产生对自己的谴责、鄙视以及内疚等负性情绪,但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阅读会给自己带来本能的快乐和满足,这就产生了矛盾。该怎样解决这样的矛盾呢?耽美文化作品对此提供了一种折衷的途径,成功的避开了这一矛盾,因为耽美文化作品里描写的是两个男性之间发生的性行为,那是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样就没有了道德的约束,并且能体验到来本我满足的快乐。

  而在14-18岁的年龄阶段已经接受了耽美文化的青少年女性,在进入青年期后,也会顺理成章地接受和关注耽美文化作品。

  (二)耽美文化可以满足青少年女性猎奇和追求刺激心理

  从自我发展来看,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我的思想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表现为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进入了“自我发现”阶段,他们似乎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并且感觉自己与众不同,认为别人总会关注自己。因此,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追求新鲜、刺激、独特的体验来感觉自己的存在和与众不同。但是对于充满无限活力的青少年来说,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他们会寻找其他途径来满足自己猎奇和追求刺激的心理。耽美文化的出现正好为青少年女性满足这种心理提供了平台,对她们来说,越是禁忌的、神秘的,就越充满了诱惑。耽美文化中的反传统、非主流甚至禁忌之爱更能激发新奇刺激的体验和享受,这种充满刺激的历程是日常生活无法给予的,这就使一些人不自觉地沉迷于想象中的充满新奇与刺激的男男禁忌之恋的描写之中。

  (三)耽美文化是女性主体意识表达的绝佳载体和形式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意识开始觉醒,而现代社会背景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她们不自觉地将耽美文化作为表达女性主体意识的工具,最终使她们喜欢和欣赏耽美文化并沉溺其中。

  人类书写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男性中心主义的历史,男性话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而女性则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被书写、被塑造甚至被赏玩的地位。现代社会背景下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女性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她们基于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以小说、漫画、创造社会的热门话题等等诸多形式表达自己对于主体性的追求。而耽美文化给这种主体性意识的表达提供了绝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耽美文化是一个男性的世界,而这个男性世界是由女性创造出来并积极消费的。在耽美文化的疆域中,女性开始了对自己理想男性形象的书写和欣赏,对于纯美爱情的书写和欣赏,男性成为女性书写的对象,成为女性塑造和欣赏的对象。这种书写权力的反转带给了生产和消费耽美文化的青少年女性以极大的快感和心理满足。

  (四)同伴的影响促进了耽美文化在青少年女性群体中的传播

  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了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自我的形成是以自我同一性确立而获得安定的心理状态为标志的。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青春期青少年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对于自己的一些隐私和自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时感仿徨迷失,需要有替代品来填补。这一时期,周围的伙伴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当所处群体中的一两个开始接触耽美文化后,其他人也会渐渐受到影响。慢慢的,由于青少年的猎奇心理以及对自我独特性的坚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耽美文化,这个时候在群体内大部分成员接受欣赏耽美文化后,如果还有青少年坚持传统的观念不接受耽美文化,那么就会被他所在的群体排斥,为了避免这样的排斥,她们也会开始学着接受耽美文化,从同伴处获得理解与支持,从而形成一种互动学习互动支持的模式。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来,以至于在性取向或性取向评判标准问题上,很多青少年女性已经不再在乎传统主流的声音,只在乎与其有共同价值观点的同伴如何去看。

  (五)青少年女性对梦幻爱情的向往

  另外,有研究发现,大部分爱好耽美文化的青少年女性群体集中在城市之中,农村环境下的这一群体数量就很少。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农村中有早婚的传统,所以农村女性有途径可以发泄自己的性萌动,另外也可以满足她们对爱情的憧憬,而城市中的青少年群体,往往怀抱着对梦幻爱情的憧憬,对纯粹、唯美浪漫爱情的向往。在耽美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中,譬如美少年与美少年的相恋,这是不会涉及到生殖的更加纯粹的美好爱情,同时因为是禁忌之恋,需要冲破许多阻碍,反映了更加执着纯粹的爱情,这样就满足了很多青少年女性对梦幻纯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总之,耽美文化在青少年女性中的流行与她们特殊的心理特性是分不开的,耽美文化反映了青少年的典型心态:她们想与社会保持距离,想要与众不同;身体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这一典型矛盾让她们想要在粉红色童话的保护下暂时逃避,她们在“耽美”这个保护伞下面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沉浸在一种虚拟世界中,满足自己童话般的梦想。并且出于青少年的单纯和理想主义的心态,她们还把它渗透到自己的价值观当中。

  (六)其他客观条件和原因

  耽美文化在青少年女性群体中的流行,其形成原因除了上述的心理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客观条件和原因。耽美文化盛行的其他客观原因主要有:网络的普及为耽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地传播平台;当下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更强也更加开放,为其他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提供了空间;社会多元化与多样性的发展,为耽美爱好者构建自己的特殊群体提供了机会;后现代主义和消费文化的盛行也是促使耽美文化流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