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

2023-07-23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一)政府职能定位不清

  社区主导心理服务同其他商业性质服务最大的区别在于,社区主导体现了其福利性质,也明确规定了政府对于该项服务事业有着必然的职责[1]。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一把手”对于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将心理健康同当地区域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放在同等高度,也没有切实认识到心理健康服务也使普通居民的一项基本权益与福利。另一方面,由于在基层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程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经济效应并不显着,也使许多基层政府望而却步。同时,社区属于基层治理机构,工作面广,开展心理服务除了需要社区主导外,还需要政府其他专业部门的参与与配合。譬如卫生局、公安、街道、民政局、救助部门、妇联、残联等。但由于目前我国社区心理服务仍然是以卫生部门(卫生局及下属卫生医疗结构)为主,其他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相互之间职责交叉,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资金保障不到位

  资金不足,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当前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所面临的阻碍之一。相对于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家落后了半个世纪以上[2]。我国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全民医保是2008年才开始起步,目前正处于推广阶段,仍有30%以上的居民未享受医保待遇。与此同时,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处于建设阶段,只在中等以上城市建有,并且远远没有普及,居民需求与医疗供需间存在极大的供需矛盾。当前社区心理服务主要都是挂靠在社区或者街道,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社会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挖掘,资金多是依靠政府的临时性拨款,不够稳定,也不长久。

  (三)社会组织和专业队伍分散薄弱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呈现年轻化特点,以中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大于45岁的仅占11.72%[3]。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所致。实际工作中,社区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是以兼职、非专业人员为主,有些地方甚至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目前我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配置上尚未考虑配备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另外关于居民卫生服务的社会自组织发展与社区参与程度不足,也进一步制约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社区医疗人员的配备普遍不足,人力的限制使得社区医疗只能够应对日常的医疗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社区心理服务工作。同时即使是开展了,教育人员的学历层次却又普遍偏低,对社区心理教育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服务培训体系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已开展的社区心理服务地区,其从业人员主要是基层医院调配的医务人员,基本都没有接受以社区心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培训。许多人都是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才开始进行相关学习,学习方式也多集中于自学。社区心理服务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确保沟通的有效性。专业培训不仅有利于服务工作的有序发展,同时也利于从业者自身的心理健康,能够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和自我内心。但由于缺乏体系化的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致使专业技能与业务经验的不足,因此难以保证心理服务的水平及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