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3-06-16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负面教育。教育固然有对心理健康积极的一面,但由于有些教师没有较好的把握好尺度,致使在教学中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有意无意地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值得所有体育教师所重视的。(1)轻视―对体育差生心理健康的妨碍。用剥夺、疏远、贬抑和随意支配等方式伤害学生,常批评,不太表扬,甚至对其成功、进步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不平等对待,往往让他们练习的次数少一些,把他们练习的机会让给尖子生。(2)过分重视―对体育尖子生心理健康的妨碍。体育尖子生是最受体育老师欢迎的,教师的态度改变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紧张,期望过高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恐惧,在教师的过分重视下,学生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其个人的发展轨迹被扭曲和涂改。

  2.正面教育。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的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在运动的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让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使脑力得以快速恢复。良好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还能提高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反应和想象能力,从而为认识学习提供有效的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就一般人而言,智力因素相差甚小,而非智力因素却相差很大,且潜力无穷,体育教学过程是融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和团结协作为一体的教育过程,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

  2.1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进取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竞技抗争的形式吸引着学生前来参与,在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竞争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包括在一般的体育游戏中,也充满着你追我赶、争强斗胜的竞争。学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游戏和运动竞赛,可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最佳课堂。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由于抗争激烈,集体配合性强,在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且需要大家同心协力,默切配合,相互理解,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通过这类的体育活动可有效的培养现代人在竞争中善于与人协作和共事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2.2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协调人际关系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性。独立性就是个性,是把依赖性的态度和行为转换为自主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以遗传倾向很强的气质为中心,并在社会条件与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的角度讲,人的个性就是人体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具体表现在兴趣、爱好、才能、气质、性格等方面。各种体育活动同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有很大的作用。实践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豁达大方。体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调查表明,通过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同时,通过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并以积极的态度关心自身、家庭和群体的健康。

  2.3缓解学 生压力、消除其心理疲劳,众周知,现代的青少年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普遍感到厌倦和压抑,易于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很显然,处于这种心理的中学生十分渴望能从压力下解脱和人性复归。体育教育较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学习、生活紧张。

  结束语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各个水平阶段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督促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得到真正的健康。总之,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也是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好的途径。综上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属于单纯的德育工作范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更应利用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独特作用,随时随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去,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